全站搜索
注册 登录 授权
地  址:
电  话:
邮  箱:
文章正文
161417!石大青年又双叒叕得奖啦!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7-18

  蓝狮注册

161417!石大青年又双叒叕得奖啦!

  学生创新大赛是当前全省参赛面最广、覆盖学校最多、参赛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创新创业竞赛,为全省大学生搭建了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创新经验的广阔平台。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省157所高校、35所中职学校的56.96万个项目报名,累计参赛学生人次达214.74万,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864个项目进入决赛阶段,评审产生高教主赛道金奖150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60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赛道20项、产业赛道50项、职教赛道60项。大赛新增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赛,引导高校师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举措,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动能,彰显了大赛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中的责任担当。获奖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性,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针对我国低渗油藏开发困难的困境,超润智驱团队以超浸润表活剂技术为核心基于仿生风化酶剪切原理,使油膜剥离能力大幅提升。实现 90% 以上吸附油可流动,解决了低渗油膜难剥离的问题。成果在长庆油田多次应用,增油效果显著。核心技术可填补30%当前国内油藏用计的空白,开拓低渗油藏增储上产新局面。

  团队聚焦国家亟需的智能油田建设领域,通过动态观测、全局协同、精准诊断三项核心技术,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国产自主可控平台,解决三大典型难题,经过与油田单位的技术联合试应用,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对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智能油气领域,为国家能源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磷辉智检团队带来基于磷光碳点的新一代心血管疾病快检标记物项目。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超 3.3 亿,传统标记物有联检难等痛点。团队研发的标记物凭三项核心技术,实现多联检、高灵敏、零干扰,获权威认证,性能领先。已与企业合作,获专家推荐,拟融资推进,致力于守护健康。

  净螨明眸团队,以负载 松油烯-4-醇的脂质载体技术为核心,开发湿巾等眼部除螨产品。针对传统湿巾有效成分利用率低、刺激性强等问题,实现毛囊深层渗透与控释,除螨高效安全、长效低刺激。覆盖超5600万蠕形螨感染者,对标行业共识与“十四五” 规划,3年计划提升产量、建技术平台,在安全、有效、便捷性上优势显著,竞争力突出。

  本项目聚焦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检核心技术突破,针对当前食品行业(如预制菜、进境水果、极端环境供餐)对致病菌检测存在的速度慢、成本高、准确性不足三大核心痛点问题,提出新一代三模式快检技术解决方案。一是首创铁金星纳米探针,实现比色/光热/拉曼三信号稳定输出,兼具磁性与光学效应;二是创新开发三信号融合检测平台,通过滤垫/滤液双路径合理分配信号,结合数学统计实现致病菌准确定量;三是集成机器学习动态学习融合决策算法,突破单一传感维度极限,精准区分多种致病菌。项目以高灵敏(低至10 CFU/mL)、低成本(耗材28-58元/套)、便携化的一体式快检仪,赋能市场监管、海关通关、钻井平台等食品安全防控关键环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项目针对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电催化剂成本高、活性低、稳定性差的行业痛点,创新研发仿酶酞菁催化剂Fe/Co-TPDA-PP,突破三大技术壁垒:

  1. 拓扑迭代策略:通过四连接配体增强结构刚性,耐久性测试电流保持率提升32.8%,远超传统铂基催化剂;

  2. 微环境调控策略:构建电子转移-能带协同机制,质量活性提高8.3倍,关键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

  3. 锚定-锁定策略:仿酶设计M-N4活性位点,金属利用率达95%,成本降低50%。

  产品经权威检测,性能优于商用铂基催化剂,已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多家企业应用认证,助力氢能产业降本增效,推动能源革命。

  唤醒沉睡的建筑——历史建筑数字活化与文化传承新模式——“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为守护珍贵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本项目致力于运用创新的数字化手段,让历史建筑“活”起来。我们聚焦于破解数据技术应用中“存而不用”和“华而不实”的痛点,打造沉浸式、可视化的文化体验平台。通过“五位一体建筑数据活化路径”让遗产数据从档案库变成文化引擎;用“沉浸式体验”替代技术表演,为青少年提供了趣味互动与深度认知的新途径。我们旨在将冰冷的建筑数据转化为生动的文化课堂,唤醒公众对历史建筑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激发文化认同。

  近膜者净——一泓清水护黄河安澜惠泽民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赛道金奖

  本项目拟通过系统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膜材料的高效利用技术,揭示污水处理的调控与强化机制,研究多种工况下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协同迁移规律与阻断调控方法,形成系统的污水处理新方式,实现经济稳定运行,能量有效利用,为黄河流域污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项目团队针对命题企业需求,对中深层高温地热勘探面临的核心技术痛点,创新性提出高维地震波解耦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和高维局部相似性目标函数全波形反演技术,从多角度更加精准地评估地热能储量,从而帮助命题企业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井成功率。助力命题企业实现高效、精准的地热资源开发。

  界面仿生团队以贻贝仿生优势通道调控提高采收率技术和高界面活性油膜剪切强效洗油技术为核心,针对非常规复杂苛刻的油藏环境,实现了对油藏波及系数及界面洗油效率的均衡调控,做到了“注得远”“耐得住”“控得好”和“驱得出”,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智勇双“钻”——面向复杂钻井工况的智能感知与预警决策技术——产业赛道金奖

  智勇双钻团队围绕复杂钻井工况下多类型风险隐患的实时预测、精准预警与智能决策,研发了具备高精度、多源融合状态感知与高鲁棒性智能预警特性的智能钻井系统,旨在解决我国复杂钻井感知预警决策技术“卡脖子”难题,让复杂钻井工况风险算得全,发现早,决策优。聚焦复杂工况,铸就智勇双钻。我们致力于以先进的智能感知与预警决策技术,叩问地下珠峰,护航深层钻探,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核心科技力量!

  本项目聚焦电解海水核心技术突破,针对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面向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的企业命题,针对阳极选择性问题、腐蚀问题以及电解槽能耗高的三大核心痛点问题,提出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新方案:一是基于光合作用机理的“结构+过程”双仿生催化剂设计,提高电解效率;二是发展自适应含氧阴离子铠甲策略,提高抗腐蚀性和稳定性;三是集成搭配抗降解膜工艺,组装垂直流场零间隙电解槽,降低电解能耗。项目以低成本、高性能电解槽推动绿氢规模化应用,覆盖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领域,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腐蚀慧眼-超临界CO2管道腐蚀原位可视化监测装置与评价技术——产业赛道金奖

  项目聚焦CCUS领域CO2管道腐蚀监测与评价难题,针对传统腐蚀研究设备微量气体不可补、腐蚀过程不可视、腐蚀信息不可测三大痛点,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高压柱塞泵与流量控制器联用,实现微量气体补充;蓝宝石视窗与三段式温控技术,攻克视窗雾化难题,实现腐蚀过程实时观测;创新电极设计、耦合原位拉曼技术,实时追踪腐蚀动态信息。项目不仅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还将保障CCUS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加速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针对海克斯康智能制造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如叶盘、叶片、机匣深腔)进行高效、高精度、自动化精密检测的迫切产业需求,本团队在前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成功研制出了多自由度非接触三维光学扫描测量系统。该系统具备非接触、高速(采样率10kHz)、高精度(测量重复性优于1μm)的测量能力,并集成了视觉定位与路径规划功能实现自动化检测。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复杂深腔、叶型等几何特征“测不到、测不快、测不准”难题。该技术方案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汽车工业及核电装备等领域中狭小腔体、狭长管体和叶片状等复杂结构零件内部几何特征检测,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面对海工装备安全检测重大需求,本项目历经20年技术积累与3代设备迭代,突破英美垄断,研发高灵敏度交流电磁场检测系统,建立物理信息增强的智能评估模型,打造“云边端”智能管理平台。核心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十余项奖励,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项目技术转化8项,金额超1500万元,落地中石油、中海油、中核等40余家能源企业,应用于“深海一号”平台、蓬莱油田管节点等重大工程,实现0.5mm级微裂纹精准检测。累计经济效益超20亿元。

  第一次打比赛,从四月十一号队伍成形,到七月十四号省赛落下帷幕,我一直处于一个压力巨大的状态,但好在我们有优秀团结的队友,有细心负责的指导老师,与他们相处的过程比任何奖项都更美好。

  在学校的积极推动与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参加了2025年“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前期我们与胜华公司进行命题对接,明确命题的重点难点。通过与赵光等指导老师的交流沟通,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不断打磨完善命题材料。之后我们通过专业指导老师汇报交流,调整汇报材料的结构,使材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们通过路演排练,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专家评委。通过这次大学生创业大赛,我的沟通交流能力有所提升,收获良多。

  作为指导老师,看着 “近膜者净” 从一个青涩的想法成长为兼具技术突破与社会价值的项目,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慨。技术创新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从水模板界面聚合的方法突破,到紫外接枝的结构创新,每一步都凝结着跨学科协作的智慧。比赛落幕,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仍在继续。作为老师,我会继续陪着孩子们深耕膜技术,让更多 “近膜者净” 式的创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

  比赛本身是成长的过程,五个月的备赛时间里,我们从实验室搬到大活二楼、会议室,每一天都讨论到凌晨,做了一百多个版本的ppt,写了几百个问题,也曾经有过失望和不解,但我们从未有一瞬间想过放弃。时至今日,比赛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失败又重来的坚定和韧性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从初次参赛的迷茫到获得省赛金奖,这段经历让我收获太多。最初,我们对解题方案毫无头绪,指导老师耐心引导,帮我们理清思路;团委老师则在答辩技巧和细节优化上给了很多实用建议。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大家互相配合,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腐蚀慧眼,洞察无形之蚀”的创新突破。这份荣誉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更离不开老师们的全力支持。未来,我们会继续秉持“助力“双碳”,守护零碳脉搏”的使命,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产业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青春力量。

  这次全程跟着孩子们一起比赛,从一起打磨项目,到看着他们路演上台,回顾这段旅程,我都觉得非常触动,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与拼搏的快乐,也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与成长。

  学校高度重视发挥创新创业竞赛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按照“行业使命驱动、产业知识构建、双创能力渐进”工作思路,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提升平台。自本次大赛启动以来,通过科学组织谋划、广泛宣传发动、校院协同推进,共有1926项目、1.3万人次报名参赛,经过校赛推荐、省赛网评,共有30个项目晋级现场决赛。备赛过程中注重学科交叉创新,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组队,以学校科研、平台、人才优势赋能双创育人,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投资精英等对项目进行精准辅导,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参赛过程中的成长,努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拔尖创新人才。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2 百达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