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
邮 箱:
蓝狮注册以耐心为壤,用理解作水,尊重每个个体的生长节奏。不过度修剪,不揠苗助长,只在风雨中守护,于无声处陪伴。终有一天,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绽放——或许不是最鲜艳,却一定是最本真的模样。静待花开,是信任,是包容,更是生命对生命的深情礼赞。
在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来临之际,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苏州市孤独症研究会主办,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星艺空间艺术疗愈基地、苏州工业园区星宝计划青少年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七届“静待花开”孤独症儿童画展启动暨“童星守护”公益倡议仪式,于4月2日在苏州市档案馆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代表与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教育厅,省心理学会,苏州市孤独症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以及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孤独症家庭代表等百余人参与,共同见证孤独症群体艺术疗愈成果,共筑社会支持网络。
苏州市孤独症研究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孤独症儿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研究与服务创新。作为江苏省内首个市级孤独症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会通过“科研+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助力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科技等几大领域,建立评估孩子体系,专业人士培训体系,职业支持体系,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年来,研究会在服务项目创设方面成效显著,“影子老师”进校园项目作为研究会推动孤独症关爱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受到全国同行的关注;研究会携手苏州市欧美同学会打造了“童星守护”系列项目,设立“童星守护·康复驿站”,成立“童星守护”志愿者联盟开展“童星守护”主题展。其中,“静待花开”孤独症少儿绘画比赛和画展已成为研究会的品牌项目。与此同时,研究会通过举办专家研讨、分享沙龙等活动,邀请国内外孤独症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研讨孤独症领域的最新研究理论成果,为孤独症的研究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当天举办的“静待花开”孤独症儿童画展,正是研究会创新实践的缩影,50名孤独症孩子用画笔为大家呈现自己内心梦幻的世界。本次展品共分成五大主题: 奇幻夜之梦、窗畔的静谧时光、缤纷静物的小世界、多彩拼图中的希望之花、根系之上的甜蜜果盘等,指导老师沈薇介绍,在那些被误读为“封闭世界”的孤独症群体的画布上,孩子们的笔触并非常人眼中的无序泼洒,而是以全息感知方式解构世界的光谱诗篇,他们在创作时往往会颠覆常规的色彩定律,那些看似突兀的撞色实则是多重感官联觉的拓扑投影。
自2019年该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征集孤独症儿童绘画作品近千幅,成功举办六届主题画展。这些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孤独症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更通过文创产品开发、艺术疗愈课程等形式,帮助孤独症群体实现自我价值。
活动现场播放的艺术疗愈课程片段中,孩子们在专业导师引导下,用色彩表达情感,用线条勾勒梦想。“艺术是打开孤独症儿童心灵的钥匙。”研究会相关人士表示,通过绘画、音乐等非语言媒介,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情感连接,激发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潜能,增强他们沟通社会的自信。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教授在活动中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孤独症研究方兴未艾,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在病因研究、诊断技术、干预方法、社会支持等方面处于前沿位置。目前,孤独症研究在中国也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和机构参与其中。苏州作为国内较早设立专门研究机构的城市,更应该发挥后发优势,在多学科融合和精准干预等方向发力,为孤独症儿童提供脑机接口、基因治疗、个性化教育等更精准的支持。
在当天“童星守护”公益倡议仪式上,苏州市孤独症研究会为即将成立的教育专委会、科普专委会、学术专委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筹备组8位专家颁发了聘书。为表达对孤独症群体的关心和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会新原幼儿园向研究会进行了捐赠,研究会则向苏州市档案馆捐赠一位来自孤独症儿童创作的一幅优秀画作,通过档案记录的方式,留存孤独症群体的成长印记。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长、苏州市欧美同学会会长詹启敏在活动致辞中所说:“今天,我们不是为‘孤独’而来,而是为见证生命的千万种可能而相聚。真正的文明,不在于如何‘治愈’差异,而在于创造让差异自由生长的土壤。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一次活动都会让星光愈发璀璨,每个孤独症孩子都会得到更多温暖的拥抱,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将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本届“静待花开”孤独症儿童画展将持续至5月3日,市民可直接前往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观展,共同感受孤独症儿童的艺术世界,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