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注册 登录 授权
地  址:
电  话:
邮  箱:
文章正文
这个学校很奇怪老师们纷纷在外兼职学校还挺支持!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3-07

  蓝狮注册

这个学校很奇怪老师们纷纷在外兼职学校还挺支持!

  西南联大时期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校舍都是土墙茅草房。学生们的生活非常艰苦,然而那些大名鼎鼎的教授同样也过得紧巴巴的。

  在西南联大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件事,一名乞丐在大街上追逐朱自清先生乞讨。朱先生被纠缠不过,便回头道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就走。

  因为教师待遇的低下,曾经专门上书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在里就对他们生活的状况有一个比较具体形象的一个描述。就是说这个物价,到1943年的时候,大概物价已经是涨了三十倍。

  战前一个教授的工资有多少呢?最少的大概就是三百多,那么三百多块钱到1943年后,只等于战前的八块钱,等于它一下就缩水了98%,到了这样一个地步,所以生活是很艰难的。

  当时很多教授都很穷,特别是像闻一多这样的人,他一家八口人,本来工资就低,要照顾这些人实在困难之极。还有的教授病了没有钱医,他老婆就跳滇湖自杀,幸亏被人救起来了。

  还有吴晗,吴晗教授研究学问,他老婆叫袁震,袁震肺病没钱医。他只好把原来储存的历史文献,孤本、独本廉价出手给卖了,确实很穷。

  甚至包括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夫人,她都不得不去卖她做的一种糕点。她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定胜糕,靠卖那个糕点来补贴家用,到了这样的地步。

  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妻子都能上街去卖糕点,自然别的教授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费孝通先生卖起了大碗茶,吴大猷先生则去菜市场捡牛骨,回家给妻子熬汤治病。所以大家各想各的办法来度过这个难关。

  创收就各显其能了,一般来讲理工科教授办法就多一些,比较实用嘛。有个化学系的教授,他跟别人合伙在外面生产墨水,而且那个墨水在昆明还畅销,那个收入就不是兼一点课能比得上的啦。

  不仅是理工科的教授们创收有道,到了后来,西南联大的理工院系也开始主动出击,为学校增加收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2 百达注册